欧文·诺曼·恩茨(1906-1989)










种源
克罗克艺术博物馆,萨克拉门托私人收藏
展会信息
1986年 另类博物馆,纽约2002年 圣莫尼卡学院
2006年 克罗克艺术博物馆,萨克拉门托
2007 帕萨迪纳加州艺术博物馆
2007年犹他州立大学诺拉-埃克斯-哈里森艺术博物馆
2007年美国大学卡森博物馆,华盛顿,哥伦比亚特区
文学
黑暗大都市:欧文·诺曼的社会超现实主义,ed.斯科特·希尔兹和雷日(萨克拉门托和伯克利:克罗克艺术博物馆和海迪书,2006年),第199题价格1,250,000
欧文-诺曼的人物受到环境和物理空间的操纵,其风格夸大了人形的可塑性,以强调他们的脆弱性和屈从性。这种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上的弹性表明,这些人物被环境的力量拉伸、压缩或扭曲,强调了他们缺乏自主权以及支配他们生存的压迫制度。虽然这些人物反映了脆弱性,但诺曼在《人类状况》中的结构选择却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并置,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心场景上。一个高高在上的女性形象超越了过去灾难性的失败和暴行,与一个男性形象组成了象征性的 "夫妻",暗示着新愿景的团结和共同责任。他们的双手放大并上举,将这些孩子呈现为一个为未来带来希望和新生的愿景。这种姿态与这些矮小人物的未来主义服装相结合,强化了另一条道路的概念--一个更加光明、向前看的人类。
在这里,诺曼强调了对未来几代人充满希望的愿景,甚至可以说是乐观主义的愿景。结构上的决定暗示了一种有意的焦点转移:被置于两侧的黑暗场景代表了过去和现在的负担。与此同时,中心人物则体现了以复原和复兴塑造未来的潜力。这种并置使《人的境况》成为诺曼晚年的写照,在这里,一种有节制的希望出现了,在现代社会的战争肆虐、赤裸裸的腐败、疯狂的享乐和非人化影响中占据了制高点。
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,诺曼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;他转过身来,面对空旷的大画布,设计并绘制了复杂的、人口稠密的场景。至于获得认可,他将情况合理化--名声或财富冒着艺术家追求的不洁本质的风险。最终,《人类状况》是对诺曼生活和工作的总结,也是对行动的呼吁,敦促我们审视自己在他如此生动描绘的制度中的同谋关系。通过一丝不苟的工艺和寓意深刻的寓言,这幅堪称博物馆杰作的作品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,其主题与诺曼煞费苦心地将自己的愿景变为现实时一样贴切。